11月22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六个教研室精心组织,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,有序开展本学期第十三周教研活动。
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教研室举行“集体备课”研讨活动,积极展开讨论。会议由宋应云老师主持,全体专兼职教师汇聚一堂,围绕“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行集体备课,认真学习领会,统一思想认识,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时间‘带着温度’进教案、进课堂,进学生头脑。一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中,不能照本宣科,要用丰富的案例让同学对思政课感兴趣、学进去,将党的二十大内容条分理顺融到每一个教学专题中去,形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、中国精神、爱国主义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鲜活资源,厚植学生爱党爱国,爱社会主义情怀。二、结合德法课课程特点重点讲。以教材为依据,结合教材内容,体现问题导向,掌握丰富内容、把握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、吃透教材内容,针对德法课课程特点找到合适切入点,采取研讨式、案例式和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有机的融合。三、结合史料及参考资料深入讲。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的基础上,结合参考文献中的经典文献、党的重要论述等史料,把握其主题主线、逻辑结构、核心要义、精神实质、丰富内涵、重大意义、实践要求等,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。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在X2503开展了集体教研活动。各位教师畅谈了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认识和学习体会,围绕“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”开展集体备课。会上,老师们表示,要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,加强理论知识学习,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,真正扎牢理论功底,更有底气、更有信心地站上讲台,让自己的授课更有思想性、理论性、针对性和亲和力,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
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在行政楼1501组织教师开展了“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”教研活动。首先,教研室主任郭延涛组织学习二十大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;其次,组织全体教研室老师对相关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如何融入教案、融入课程标准、融入课堂教学进行集体备课,杨亮、王旭、梁艺岚、郭延涛等四位老师进行了发言;最后,大家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讨论。通过此次教研活动,全体教研室老师做到把二十大相关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融入教案、融入课程标准、融入课堂教学,老师们纷纷表示会继续深入学习,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打下政策理论基础,并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,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发挥其主渠道作用。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马院会议室开展“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”集体教研活动。全体教师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大,及时收听收看开幕会,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。教研室主任王美华老师总结:全体教师认真抓好备课这个关键环节,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,一是内容共性要求与课程性质的关系,二是课件统一性与讲授多样化的关系,三是政治性要求与个体性讲授的关系。把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按照积极而扎实的步调,针对课程体系和各门课程特点找到合适切入点,激发学生关注度,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内容进入思政课堂,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。
军事理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在教研室举行“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”教研活动。备课会上气氛热烈,老师们各抒己见,积极献言献策,教研室教学一线的任课老师组成的备课组核心成员齐聚一堂,深度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。教研室主任进行了总结: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,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课堂应做到:一、在研读上下功夫,全面、系统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,把握其主题主线、逻辑结构、核心要义、精神实质、丰富内涵、重大意义、实践要求等,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;二、要注重围绕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关切和现实需求,在教学中突出问题导向,强化解疑释惑,将大学生身边的生动事例和大学生喜爱的时尚元素引入课堂教学,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感、获得感和成就感,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;三、在融入上下功夫,精心打造生动活泼的融入载体和平台,以专题讲授、学生宣讲、小组讨论、案例分析、互动研讨、心得撰写、自学省思、实践体验等方式融入课堂教学,进学生头脑。
劳动与国家安全教研室教师就“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”进行了主题研讨。教研室教师一一发言,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。研讨会一致认为,要仔细体会温书记在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会的讲话精神,真正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,做到“要先学一步、深学一步”,学深悟透二十大精神的精髓,探索融入思政课的结合点,发扬“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,善于把政治话语变成学术话语”。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,深度广泛的挖掘思政教育资源,善于发现身边、本地的思政教育案例,敢于探索创新的思政教育模式,着力推动思政课的全面改革创新。